数控车床行业发展比较迅速,不过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包括:数控化水平较低、功能部件生产发展缓慢、产品结构水平偏低。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小方面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一、数控化水平较低。目前生产值数控化率不30%,消耗值数控化率还不到50%,而发达国家则在70%左右,上档次的数控车床配套部件只能靠进口。
二、功能部件生产发展缓慢。功能部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数控车床整体的技术水平与性能,制约着主机的发展速度,其发展状况与数控车床市场竞争能力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功能部件企业发展十分滞后。
三、产品结构水平偏低。从行业总体上来看,产业规模虽然很大,但产品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国内市场需求与行业供给能力不适应,进口数控车床大量进入国内市场。
国内数控车床行业发展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一个过程,相信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国内数控车床行业将有长足的进步。
作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产品,机床自是与大批量生产销售的家电没有可比性,而由于制造复杂的,对产品精度要求严格,其使用也不与一般的日常用品相提并论。
可是由于从2000年以后到2011年左右,近乎10年的高速蓬勃发展,加之政府提出要振兴装备制造业,让更多的资金关注到了机床业。一时间,资金大鳄大手笔介入,小规模的工厂作坊更是数不胜数,作为行业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人曾对记者表示,经常听闻有新企业成立,数据每月都在变更。
市场的蓬勃发展,孕育了众多新的生力军。然而每次寒流的来袭,市场的阶段性萎缩或低迷,不足以支撑日益扩大的产能,价格竞争就自然发生。
比如近的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市场,由于持续低迷,行业企业普遍产值下滑20%左右。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伴随着机床产品市场需求的明显下降,重点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5.6%。其中金切机床行业产值同比下降17.9%,实现利润57.3亿元,同比下降30.4%。数控系统和滚动部件两个小行业下滑严重,分别下滑38.4%和34.2%,另外机床附件下滑也达到22.8%。
2013年,情况也没有出现大的好转,业界盼望的反弹并没有企稳。在库存积压,市场没有明朗的前提下,价格无疑是有效的促销手法。
据屠景先分析,2013年1~11月金切机床小行业在销售收入下降7%的情况下,利润总额下降82.1%,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0.65%,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恶化,盈利水平大幅降低,部分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企业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行业恶性竞争的苗头已经显现。
过剩的生产能力是产生恶性竞争的土壤。机床工具行业企业数量快速膨胀,2011年金属切削机床企业数量为1070家,产量为403935台,但到2013年已达到1264家,增长18.1%,预计全年产量可达858100台,较2011年增长112.4%。
2014年-2015年,精旺数控等企业倒闭!,很多工厂不是倒闭就是转让........
2016年,开年不久,情况怎样,现在还不明朗!!
(全文完)
机床行业国际化发展的五大误区解析
据了解,近年来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目标,机床行业也不例外,在冲击国际化发展道路中,机械行业容易陷入误区之中。机床是工业生产的母机,大连机床、沈阳机床、大光长荣等企业作为数控机床行业的知名企业,也应当规避风险,以免走入生产误区。
误区一:国际化必须从营销开始。企业不仅需要从产品营销、服务输出开始,更需要吸入国外先进的创新技术、国际化管理经验等等。
误区二:国际化比国内更重要。机床企业不能为了繁荣国际市场而忽略了国内市场。中国机床企业本土市场尚未真正打赢,这是国际化经营的大障碍。
误区三:并购是国际化极佳路径。合适的国际并购如果操作运行得当,可能是发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取得双赢的一种可行途径。不过,跨国并购其中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误区四:追求经营全盘国际化。机床企业在起步阶段,立足核心资源和比较优势开展国际化业务,进而不断拓展和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由专业化经营向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由单一产品服务提供商向综合产品服务提供商转变。
误区五:国际品牌中国化,或者中国品牌国际化。有三种情况要注意:第NO2,急于品牌置换,即在并购后急于贴上中国“品牌”;第二,急于创新境外品牌,对境外品牌进行中国化改造,缺乏合理的过渡空间;第三,认为中国名牌或中国商标就是全球品牌。
姓名: | 温先生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3929480028 |
业务 QQ: | 879153465 |
公司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振安东路775号2232室 |
电话: | 0769-82826580 |
传真: | 0769-82826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