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编程的软件解决方案
车间的编程功能尤其对单件生产及中/小批量生产意义重大 – 并在将来未来很长时间内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先进方式是使用循环,车削、铣削和钻孔的标准循环早已是现代化数控系统的功能范围。
基于数十年的应用经验,DMG MORI已超越标准循环,现在为用户提供车削/车铣复合加工或铣削/铣车复合领域的24款独有的DMG MORI加工循环。车间操作人员用参数化上下文菜单以对话方式直接在机床上对复杂加工任务进行车间编程,编程速度提升达60%。
这里,典型案例是5轴插补的自由曲面加工以及齿轮加工或齿轮生产的多个循环。其他主要循环包括机床、工件及刀具防护的机床防护控制,检测和修正4轴及5轴机床运动特性精度的3D quickSET ,或根据工作台负载只需按下按钮就能调节进给驱动的面向加工工艺的循环。
车间的编程功能尤其对单件生产及中/小批量生产意义重大。24款DMG MORI特有的加工循环用对话方式直接在机床上编程,编程速度提高60%。其中,齿轮加工的多个循环是特别的亮点。
也就是说,DMG MORI将人的潜能视为成功实施新生产理念的关键因素,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围绕着智能工厂的建设所展开。
我国“互联网+制造”的主要特点
目前,“互联网+制造”在我国已有丰富实践,从下游到上游、从消费到生产、从外围到核心,互联网正深刻改变工业发展方式,驱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发展,催生多种新模式新业态。
其一,协同式供应链促进各环节高效无缝对接。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与上下游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的直接连通,集聚供应信息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匹配精度和调运效率。一是借助B2B采购平台集聚
优质供应商资源,高效低成本完成原材料采购。二是实现生产线供应链协同管控和物料零库存。三是利用仓储物流平台整合异地物流资源,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流合一。如河南众品打造集国内外贸易、流通加工、温控仓储、电子商务、干线运输、城市配送、终端连锁于一体的冷链物流平台。
其二,新型研发组织方式集聚众智提升效率。协同设计、众包、虚拟仿真等新研发模式应用日益广泛,为传统企业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技术创新开辟新渠道。
一是基于云平台的设计在云端实现设计资源共享,打破地域限制,提高研发效率。如潍柴动力(7.83,0.00,0.00%)在欧洲、北美等的研发中心基于云平台实现24小时协同工作。
二是众包设计通过企业自建或第三方平台集聚海量群体创意,满足多变的设计需求,如海尔以互联网平台对接着全球100多万专家和上千家研发资源。一些企业探索远程虚拟仿真,利用互联网对工艺参数进行异地模拟、分析、评估,优化生产工艺。
其三,创新制造模式助力网络化智能化生产。面对个性化、多样化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制造企业逐步改变原有相对固化的生产线和生产体系,并着力打通企业间壁垒,探索智能制造、网络制造、云制造等全新生产模式。一是应用智能制造实现生产过程柔性化和智能化,如海尔沈阳冰箱厂一条生产线可支持500多个型号的柔性定制。二是利用网络制造平台构建跨地区动态企业联合体,如中国商飞组织10多个国家、100余家企业协同制造ARJ21飞机。三是建立云制造平台,将巨大的制造资源池连接在一起,实现线下资源线上配置。
其四,融合型服务延伸企业价值创造链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应用快速普及催生了多样化融合服务模式,带动以产品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加快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一是远程主动运维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掌握远程设备运行状况,节约成本,降低损失。如中兴通讯从“端——管——云”3个层面为水务行业提供供水管道运维服务。二是利用可视化追踪溯源构建全流程食品追溯体系,保障食品安全。如消费者通过二维码即可查询伊利奶牛生产、流通等信息。三是以车内网、车际网、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控制等车联网服务。
其五,需求端泛在连接实现全流程用户参与。企业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打造用户聚合平台、多元社交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判市场、开展精准营销;借助平台实现海量用户与企业间的交互对接。一是规模化个性定制通过互联网与用户深度交互,依托柔性生产线提供个性定制的产品,如海尔的家电个性定制。二是精准营销决策将来自互联网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市场精准开发。三是新型网络营销以二维码、APP、移动O2O等新方式构建丰富的产品展示和营销渠道,增加用户黏性。
我国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呈现三大新动向
受益于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环境和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国内机床工具行业出现了技术长足发展、投资热情高涨的局面。数控机床作为国防军工的战略装备,是各种武器装备重要的制造手段,是国防军工装备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然而,振兴数控机床产业对机床工业而言却有着一定的难度。发展数控机床所需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的核心,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
我国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将出现以下动向:
1.复合加工技术应用更加广泛新型复合加工机床如车铣和铣车复合机床、车磨复合机床、齿轮加工复合机床、车铣复合与5轴联动结合机床等产品不断涌现;重型机床增加多功能附件和转台等,复合化加工趋势明显;金属切削与特种加工复合有了新进展,激光、电加工与切削加工复合技术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推广应用。复合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工艺流程产生重要影响。
2.直驱技术应用速度加快由于电力电子和数控技术的进步,以及直线电机、力矩电机、电主轴、光栅检测等部件的成熟,直驱技术在数控机床的应用速度加快,国外多家机床企业的新产品已使用直线电机驱动。直驱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推动数控机床的结构改变和性能提高。
3.微制造技术崭露头角微制造(Inter-Micro)是指一种高效、绿色、高精度微制造新技术,用于加工3D形状的各种微型零件。目前,在欧盟的资
助下,由德国、意大利等有关国家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组成的研究小组已经取得相关成果,如:超精密5轴联动微型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工具加工技术设备等。微
制造技术具有很大应用潜力,应该引起业界的关注。
姓名: | 温先生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3929480028 |
业务 QQ: | 879153465 |
公司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振安东路775号2232室 |
电话: | 0769-82826580 |
传真: | 0769-82826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