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数控仪表车床时注意防止导轨变形,床脚与工作台面保持水平。
主电机有水平皮带轮中置与垂直皮带轮侧置两种安装方式:
水平安装电机与机床在同一平面;垂直电机安装在机床下方。
联结主轴与电机的三角带必须调整到松紧适宜的程度。
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对机床主轴轴承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轴承的优间隙,以保证机床的使用效果及产品的稳定,提高主轴轴承的使用寿命。
数控仪表车床一般使用弹簧夹头夹紧工件,开机前必须确认无任何危及您和周围其他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隐患存在。
机床为机电一体化设计,须经培训后才能操作机床。
作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产品,机床自是与大批量生产销售的家电没有可比性,而由于制造复杂的,对产品精度要求严格,其使用也不与一般的日常用品相提并论。
可是由于从2000年以后到2011年左右,近乎10年的高速蓬勃发展,加之政府提出要振兴装备制造业,让更多的资金关注到了机床业。一时间,资金大鳄大手笔介入,小规模的工厂作坊更是数不胜数,作为行业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人曾对记者表示,经常听闻有新企业成立,数据每月都在变更。
市场的蓬勃发展,孕育了众多新的生力军。然而每次寒流的来袭,市场的阶段性萎缩或低迷,不足以支撑日益扩大的产能,价格竞争就自然发生。
比如近的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市场,由于持续低迷,行业企业普遍产值下滑20%左右。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伴随着机床产品市场需求的明显下降,重点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5.6%。其中金切机床行业产值同比下降17.9%,实现利润57.3亿元,同比下降30.4%。数控系统和滚动部件两个小行业下滑严重,分别下滑38.4%和34.2%,另外机床附件下滑也达到22.8%。
2013年,情况也没有出现大的好转,业界盼望的反弹并没有企稳。在库存积压,市场没有明朗的前提下,价格无疑是有效的促销手法。
据屠景先分析,2013年1~11月金切机床小行业在销售收入下降7%的情况下,利润总额下降82.1%,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0.65%,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恶化,盈利水平大幅降低,部分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企业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行业恶性竞争的苗头已经显现。
过剩的生产能力是产生恶性竞争的土壤。机床工具行业企业数量快速膨胀,2011年金属切削机床企业数量为1070家,产量为403935台,但到2013年已达到1264家,增长18.1%,预计全年产量可达858100台,较2011年增长112.4%。
2014年-2015年,精旺数控等企业倒闭!,很多工厂不是倒闭就是转让........
2016年,开年不久,情况怎样,现在还不明朗!!
(全文完)
推进“互联网+制造”的相关建议
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正立于“风口”之上,发展前景可期。同时,两者深度融合面临现实障碍,各方对融合发展存在认识差异,需要产业界、政府及相关方通力合作、携手推进。
第壹 要加强政府指引,强化战略引导,营造制度环境。政府应主要致力于发展战略指引和制度环境的营造,建立国家层面的协同推进机制。一是完善相关法规制度。重点加快信息安全、数据保护、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等法规的研究起草。针对融合发展所催生的法规制度问题,开展前瞻性储备研究。二是加快相关标准制定或修订。加快制定和推广适应融合发展的接口标准与数据通讯标准,加强对标准执行过程的监管。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整合利用现有专项资金,加大对“互联网+制造”的倾斜力度。鼓励地方政府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完善融资服务支持。鼓励银行加大对融合创新的贷款投放力度,引导风险投资基金加快进入。引导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广泛应用到融合领域。五是大力培育应用市场。积极开展“互联网”等新观念宣传和普及,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示范企业。加快载体建设,推动建设特色园区和示范基地。
第二,要加大企业主导,把握融合态势,确定转型策略。企业作为“互联网
制造”的主体,应及时、准确把握融合态势和重点方向,制定既变革求新、又量力而行的发展策略,同时树立开放、共享的新观念并付诸实践,积极学习典型企业好的经验和模式,开启平台化思维,实现创新发展。企业可基于自身实际情况,从以下主要方向寻找切入点,一是实现资源共享协同的生产组织创新。二是满足个性需求的制造模式创新。三是支撑智能绿色的生产运营创新。四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及营销模式创新。五是助力企业低成本运营的融资方式创新。六是支撑全业务全流程互联网转型的集成创新等。
第三,要加快行业助推,打造跨界平台,促进协同发展。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或联盟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搭建跨界融合创新平台,促进交流、合作与共享,形成优势互补。一是推动融合创新公共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内部企业间以及产业链内外实现更加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衔接。鼓励企业联合打造创新生态体系。二是推动融合性技术群体突破。鼓励互联网、IT企业与制造企业的深入合作交流,吸引软件架构编程、硬件设计、网络安全等IT界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制造领域。三是推动协作、交流与共享。通过研讨会、交流会、观摩等活动弥合不同领域认识差异,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经验交流与扩散。组织开展相关技术、标准、政策法规培训、人才培养等服务。
姓名: | 温先生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3929480028 |
业务 QQ: | 879153465 |
公司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振安东路775号2232室 |
电话: | 0769-82826580 |
传真: | 0769-82826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