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数控车床、凯恩利机械(在线咨询)、手机零件数控车床
广州数控车床、凯恩利机械(在线咨询)、手机零件数控车床

十句大实话”揭示中国制造业现状!

这十句话风趣幽默。但无比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实话一:制造业利润已经比刀片还薄了

  据调查,劳动力成本十年来上升了2.7倍,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超过银行基准利率2倍以上,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2倍,许多企业“五险一金”占工资总额的40%左右,企业还要承担很重的税费负担,制造业的利润已经比刀片还薄了!

  有的制造业企业自嘲:“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如在资本市场讲个小故事”!

  实话二:“三座大山”,“四高四低”

  近年来,许多制造业企业普遍遇到“三座大山”,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发展中面临“四高四低”:人工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税费负担高、制度的交易成本高,产品质量低、技术标准低、品牌认可度低、企业诚信度低,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

  实话三:不想创新,不敢创新,甚至创新不如“抄新” 

  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制造业的崛起。很多企业不想创新,也不敢创新,甚至创新不如“抄新”,致使中国制造业创新水平在低位徘徊。

  中国制造业要提高竞争力,企业必须舍得投入,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企业联合创新,政府要在加大财税支持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上更给力。

  实话四:不保护知识产权,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要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扶持国产自主研发的重大技术装备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要深刻认识到,不保护知识产权,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要坚决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创新成果,为企业乐于创新、敢于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实话五:不能“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希望把降成本行动落到实处,不能“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要对制造业实施结构性减税,尤其是要较大幅度降低增值税税率,降低制造业用地价格,精简归并降低“五险一金”,让制造业企业“落得了户、安得起家”。

  要继续清理各种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特别是垄断性中介收费。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制造业直接融资比重,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实话六:品牌就是企业的命牌!

  品牌建设是扩大有效供给、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我国制造业品牌市场认可度低,竞争力弱,在世界品牌500强中仅有31个,百强品牌中仅有7个。

  实话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成就一个品牌是长期艰辛的过程,需要发扬以创新、执着、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家精神,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脚踏实地、专心致志!

  一要大力加强国家技术标准建设,提高产品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二要加强诚信建设,打牢品牌信誉的基石。要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市场监管水平。

  实话八:假冒伪劣已成为影响中国品牌的毒瘤

  假冒伪劣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品牌的毒瘤,必须毫不手软坚决打击,让制假售假者付出惨痛代价,挽回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

  实话九:尽快处置“僵尸企业”

  要尽快处置“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为高品质产品制造腾出资源和市场空间。

  实话十:改革不能靠口号,创新不能靠包装!

  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已迫在眉睫。改革不能靠口号,创新不能靠包装!



机床行业国际化发展的五大误区解析


据了解,近年来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目标,机床行业也不例外,在冲击国际化发展道路中,机械行业容易陷入误区之中。机床是工业生产的母机,大连机床、沈阳机床、大光长荣等企业作为数控机床行业的知名企业,也应当规避风险,以免走入生产误区。

  误区一:国际化必须从营销开始。企业不仅需要从产品营销、服务输出开始,更需要吸入国外先进的创新技术、国际化管理经验等等。

  误区二:国际化比国内更重要。机床企业不能为了繁荣国际市场而忽略了国内市场。中国机床企业本土市场尚未真正打赢,这是国际化经营的大障碍。

  误区三:并购是国际化极佳路径。合适的国际并购如果操作运行得当,可能是发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取得双赢的一种可行途径。不过,跨国并购其中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误区四:追求经营全盘国际化。机床企业在起步阶段,立足核心资源和比较优势开展国际化业务,进而不断拓展和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由专业化经营向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由单一产品服务提供商向综合产品服务提供商转变。

  误区五:国际品牌中国化,或者中国品牌国际化。有三种情况要注意:第NO2,急于品牌置换,即在并购后急于贴上中国“品牌”;第二,急于创新境外品牌,对境外品牌进行中国化改造,缺乏合理的过渡空间;第三,认为中国名牌或中国商标就是全球品牌。

       



中国制造2025时代 就业岗位正在发生大规模迁移(第二篇)

智能制造悄然改变企业岗位设置

  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企业的岗位设置正发生着变化,一些传统岗位,比如工时审核员、晒图员等岗位正在消失,而设备维护维修人员,数控操作编程人员需求旺盛。

  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有着巨大需求。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缺口20万,并且还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人才需求主要体

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器人制造厂商需求,包括机器人组装、销售、售后支持的技术和营销人才;二是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需求,包括机器人工作站的开发、安装调

试、技术支持等专业人才;三是机器人的应用企业需求,包括机器人工作站调试维护、操作编程等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调试人员更

是缺口巨大。

  智能生产对复合型人才有着巨大需求。随着数字化研发设计管理工具的

普及,员工需要具备应对工业4.0的基本素质,传统的工艺类岗位也面临着数字化改造,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E(计算

机辅助模拟仿真分析)、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MES(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工具的运用已经成为员工的基本能

力要求。一些传统岗位在生产中的作用将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例如:晒图员岗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数字化建模、精益专员、逆向造型、3D打印、精密测量与

检验岗位越来越重要。这些岗位目前在高校范围内并没有对应的专业,岗位员工主要是企业自我培养。

  智能装备对机电复合型人才有着巨大需求。随着国家有计划地对传统企业进行数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装备将会普及应用,需要大量操作、调试、维护、维修和改造方面的专业人才。

  


中山市凯恩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姓名: 温先生 ( 销售经理 )
手机: 13929480028
业务 QQ: 879153465
公司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振安东路775号2232室
电话: 0769-82826580
传真: 0769-8282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