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企业转型升级高级技工需求紧迫(第二遍)
招聘以下地区经销商、办事处主任和销售人员:山东省(青岛、潍坊、菏泽、烟台、济南)、广东省(东莞、佛山、惠州、珠海、江门、深圳、中山)、河北省、河南省郑州市、湖北省(襄樊、武汉)、湖南省长沙、江苏省(常州、无锡、苏州、南京)、江西省南昌市、陕西省西安市、四川省成都市、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重庆市、云南省贵州市、辽宁省(大连、沈阳)、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
年薪15万-30万(要求有业绩为前提,能自我管理能力)
在大学里,很多学校在工业技术的培养上,一直以书面指导为主。背概念、记公式、画图纸、软件仿真,反正考试能通过就行了。专业课程一大堆,但是每个专业技术只用一本书,只讲一学期,老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则学得云里雾里。到了毕业写简历的时候,学生填满了各种各样的编程语言和实操技巧,但是面试时问起来,发现没有一个学得懂。而在实践能力上的培养上,学校因为设备的购买资金太贵,往往让学生使用一些陈旧落后的设备进行操练。而当要在一些大型机器上做实验时,十个人一组轮流操作更是常态。更有甚者,有些老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和节省时间,直接自己动手示范,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即可。笔者作为一名的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直到毕业,还没见过继电器,更不用说独立设计自动化设备了。并且,一些学校的专业课还停留在几年前的需求上,关于新兴的技术如机器人技术,VR技术之类的专业开设跟不上火热的市场。在教育上,学校与市场脱离得太远。
二:公司的人才意识不够从一个初出社会的毛头小子成长到一位能够担当一面的工程师,老员工的带领和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技工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泛,学习起来枯燥艰涩,新手的入门容易碰壁,然后产生消极心理。而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人传授学习经验,便可以很快走出盲区,迅速地学习成长。如果加上公司充分信任和有意培养,新人可以从项目上手,从一开始积累起项目经验,能够把基础打得更加牢固,蓬勃地向上发展。然而现实却是这样:老员工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恶意竞争,排斥新员工。在知识的传授上故意拖沓甚至误导,导致新人往往觉得师傅不肯教,从而情绪低落,失去了学习欲望。公司则一开始让新员工看资料,背参数,有时候没有项目可做或者营销人手不够,直接让技术员工去做销售工作。很多原本要担任技术工作的,在感受到销售行业的可观提成后,就此放下技术转做销售了。有的公司甚至招收重点大学的高才生,只为充当门面,显示自己的实力,让那些可能成长为高级技工的人才远离了技术氛围,白白浪费人才资源。三:技工本身的心态不正大学是一个真正学习专业知识的阶段,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里为学生开放各种学习资源,学生的个人时间充裕,可以这四年里建立完善的知识储备,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尽快调整适应,转化成新应用能力。
凯恩利技术人员对机床的参数进行准确调节的新方法
凯恩利技术人员对CNC机床的参数进行准确调节的新方法
CNC数控车床 振动分析是检测 CNC数控车床 性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也是目前缺失的一个方面。如果没有在高速机床上进行过这种分析,那么机床制造厂商也许就不会知道机床究竟能做些什么。
在进行铣削加工中,因走刀情况不好而发出刺耳的难听的声音时,富有经验的机械师和NC编程员都会有所反应。这是由于其所选用的切削参数不够理想造成的,面对这一情况,他们就会减少某些参数。也就是说,他们将会调低某些工艺参数。
他们所降低的某些特定参数可能是切削深度,也可能是速度和进给率的组合参数,甚至是刀具的悬臂长度。不管是什么参数,“下调”是获得较好加工性能的一个灵活策略。经验较为丰富的加工人员,在调节这些参数方面是非常熟练的,他们能够将这些参数降低到必要的程度,以使其达到可接受的切削水平。在大多数加工车间中,采用这种降低加工参数的方法——这种折衷方案——被看作是操作人员的一种正确反应。
然而,在高速加工中,采用这种降低加工参数的方法并不是正确的应对措施。事实上,人们甚至发现这一做法是与高速加工的本质背道而驰的。
CNC数控车床 参数本身是十分重要的,如切削深度、主轴转速和刀具长度都会影响到加工的性能。然而,当一台高速加工的机床发出的振颤声,并反映出机床的加工性能表现不佳
时,“下调”参数可能会适得其反。有许多采用高速 CNC数控车床的车间,就因此而白白浪费了他们的实际生产能力,终无法达到生产目标。
在高速加工应用领域中,为了达到更加稳定的切削加工,很多厂家也许仍然需要采用参数“下调”的方式,但有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即采用参数“上调”的方式。如果同时涉及到主轴转速和刀具长度这两个参数,那么应付振颤的更好答案将是提高其中的某一个参数。虽然这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实际经验表明,较高的主轴转速和较低刚性的刀具,或者只占其一,都可允许机床处理更具侵略性的切削深度,因为这些变化使系统的振动倾向更为和谐。凡是认识到这一点的加工车间,都能理解高速加工的真正实质,就是在主轴转速范围内工作,只凭直觉或经验是无法确定的,不同的情况下都有不同的理想切削条件。
高精度零部件国产化难度大
高精度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缺失,成为中国高精度数控机床发展的相当大掣肘。
“十二五”期间,机床工具行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推进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产业化进程。然而,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在中国的产业化难度非常大。
“国内现在主机厂很多,但关键功能部件生产企业量少势弱,在行业内随便拉一批人,3个月内可以办起主机厂,但即使投资20亿,这些人在3个月内也办不成功能部件厂。”王黎明说。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国内产学研结合难度较大,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奔着项目资金去研究,一旦资金短缺就很难有进程,缺乏可持续性,而日本等国外企业基本具有明显的研究方向和持续的目标,产学研配合较好,产业化全方位优势能得到体现。
国内机床行业普遍存在一个共识,即配件产品生产不受企业和政府重视,所以投资者扎堆整机生产。
据介绍,国家目前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投入,但研发和产出的成效是一个漫长过程,而社会资金投入又比较少,加上人才、技术的缺失,导致产业化规模和基础研究都比较薄弱,在开发、基础研究、装备制造等方面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
“产业化进程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机床不是急功近利的行业,不能忘了基本功和基本原理。”
姓名: | 温先生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3929480028 |
业务 QQ: | 879153465 |
公司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振安东路775号2232室 |
电话: | 0769-82826580 |
传真: | 0769-82826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