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互联网+制造”的相关建议
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正立于“风口”之上,发展前景可期。同时,两者深度融合面临现实障碍,各方对融合发展存在认识差异,需要产业界、政府及相关方通力合作、携手推进。
第壹 要加强政府指引,强化战略引导,营造制度环境。政府应主要致力于发展战略指引和制度环境的营造,建立国家层面的协同推进机制。一是完善相关法规制度。重点加快信息安全、数据保护、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等法规的研究起草。针对融合发展所催生的法规制度问题,开展前瞻性储备研究。二是加快相关标准制定或修订。加快制定和推广适应融合发展的接口标准与数据通讯标准,加强对标准执行过程的监管。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整合利用现有专项资金,加大对“互联网+制造”的倾斜力度。鼓励地方政府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完善融资服务支持。鼓励银行加大对融合创新的贷款投放力度,引导风险投资基金加快进入。引导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广泛应用到融合领域。五是大力培育应用市场。积极开展“互联网”等新观念宣传和普及,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示范企业。加快载体建设,推动建设特色园区和示范基地。
第二,要加大企业主导,把握融合态势,确定转型策略。企业作为“互联网
制造”的主体,应及时、准确把握融合态势和重点方向,制定既变革求新、又量力而行的发展策略,同时树立开放、共享的新观念并付诸实践,积极学习典型企业好的经验和模式,开启平台化思维,实现创新发展。企业可基于自身实际情况,从以下主要方向寻找切入点,一是实现资源共享协同的生产组织创新。二是满足个性需求的制造模式创新。三是支撑智能绿色的生产运营创新。四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及营销模式创新。五是助力企业低成本运营的融资方式创新。六是支撑全业务全流程互联网转型的集成创新等。
第三,要加快行业助推,打造跨界平台,促进协同发展。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或联盟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搭建跨界融合创新平台,促进交流、合作与共享,形成优势互补。一是推动融合创新公共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内部企业间以及产业链内外实现更加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衔接。鼓励企业联合打造创新生态体系。二是推动融合性技术群体突破。鼓励互联网、IT企业与制造企业的深入合作交流,吸引软件架构编程、硬件设计、网络安全等IT界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制造领域。三是推动协作、交流与共享。通过研讨会、交流会、观摩等活动弥合不同领域认识差异,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经验交流与扩散。组织开展相关技术、标准、政策法规培训、人才培养等服务。
国产数控机床和国外同行相比差距还非常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但是和国外同行相比差距还非常大。主要原因有:
一是产业发展和过去的政治环境有关,过去国家支持程度不够,而企业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导致重主机、轻部件。
二是,科研投入少、基础薄弱。比如,在一些关键部件领域,我们的一些企业也能做出来,但是他们是用普通机床做出高精度的功能部件,这些产品也能用在一些高中档的数控机床上面,但是它的精度的稳定性和保持性不行,再加上原材料的问题和工艺水平问题。人家国外先进的部件能用三年不换,而国内的部件也许只能用到一年半就得换了。这也是造成国产功能部件市场占有率低的原因。
关键部件、配件决定着主机的发展,只有关键部件、配件发展上了水平,关键功能部件的自配率提高了,才能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机床制造企业。我们必须加快步伐,进行机床技术的创新和升级,这也将成为我国制造业重要的任务。
机床行业国际化发展的五大误区解析
据了解,近年来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目标,机床行业也不例外,在冲击国际化发展道路中,机械行业容易陷入误区之中。机床是工业生产的母机,大连机床、沈阳机床、大光长荣等企业作为数控机床行业的知名企业,也应当规避风险,以免走入生产误区。
误区一:国际化必须从营销开始。企业不仅需要从产品营销、服务输出开始,更需要吸入国外先进的创新技术、国际化管理经验等等。
误区二:国际化比国内更重要。机床企业不能为了繁荣国际市场而忽略了国内市场。中国机床企业本土市场尚未真正打赢,这是国际化经营的大障碍。
误区三:并购是国际化极佳路径。合适的国际并购如果操作运行得当,可能是发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取得双赢的一种可行途径。不过,跨国并购其中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误区四:追求经营全盘国际化。机床企业在起步阶段,立足核心资源和比较优势开展国际化业务,进而不断拓展和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由专业化经营向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由单一产品服务提供商向综合产品服务提供商转变。
误区五:国际品牌中国化,或者中国品牌国际化。有三种情况要注意:第NO2,急于品牌置换,即在并购后急于贴上中国“品牌”;第二,急于创新境外品牌,对境外品牌进行中国化改造,缺乏合理的过渡空间;第三,认为中国名牌或中国商标就是全球品牌。
姓名: | 温先生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3929480028 |
业务 QQ: | 879153465 |
公司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振安东路775号2232室 |
电话: | 0769-82826580 |
传真: | 0769-82826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