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厂家浅析如何对CNC数控车床进行分类?
一、CNC数控车床的分类与组成
1.CNC数控车床的分类
(1)按加工性能分类可分为数控立式车床、数控卧式车床、车削加工中心等。
(2)按系统控制原理分类可分为开环、半闭环、闭环、混合环控制型数控车床。
(3)按控制系统功能水平分类可分为经济型、普及型和全功能型数控车床。
CNC数控车床的组成及其作用
CNC数控车床主要由数控系统、机床主机(包括床身、主轴箱、刀架进给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组成。
(1)数控系统用于对机床的各种动作进行自动化控制。
(2)床身数控车床的床身和导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水平床身、倾斜床身、水平床身斜滑鞍等,它构成机床主机的基本骨架。
(3)传动系统及主轴部件其主传动系统一般采用直流或交流无级调速电动机,通过皮带传动或通过联轴器与主轴直联,带动主轴旋转,实现自动无级调速及恒切削速度控制。主轴组件是机床实现旋转运动(主运动)的执行部件。
(4)进给传动系统一般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由安装在各轴上的伺服电机,通过齿形同步带传动或通过联轴器与滚珠丝杠直联,实现刀架的纵向和横向移动。
(5)自动回转刀架用于安装各种切削加工刀具,加工过程中能实现自动换刀,以实现多种切削方式的需要。它具有较高的回转精度。
(6)液压系统它可使机床实现夹盘的自动松开与夹紧以及机床尾座顶尖自动伸缩。
(7)冷却系统在机床工作过程中,可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为机床提供冷却液对工件和刀具进行冷却。
(8)润滑系统集中供油润滑装置,能定时定量地为机床各润滑部件提供合理润滑。
二、CNC数控车床工艺装备的应用
CNC数控车床的夹具主要有用于盘类、轴类零件加工的液压动力卡盘和尾座。
1.液压动力卡盘
用于夹持加工零件,使零件与主轴一起生产旋转运动。其夹紧力的大小可通过调整液压系统的压力进行控制,具有结构紧凑、动作灵敏、能够实现较大夹紧力的特点。
2.尾座
用于长轴类零件的加工以及钻孔、扩孔等。数控车床一般有手动尾座和可编程尾座两种。尾座套筒的动作与主轴互锁,即在主轴转动时,按尾座套筒退出按钮,套筒不动作。只有在主轴停止状态下,尾座套筒才能退出,以保证安全。
出货事项: 凯恩利36 (高配型CNC数控车床) 出货到中山市黄圃镇大岑工业区李佳老板老板的加工厂内
本人跟单经过如下:
过程一: 2016年11月19日 李佳老板订购: 凯恩利236排刀机 (高配型CNC数控车床)( 凯恩利36排刀机特点是: 高精度、高刚性、重负荷主轴; 刚性好,操作、排屑方便/高刚性、高精度、高速度)
过程二:李佳老板上门验机,并与凯恩利技术员沟通,进一步弄清楚技术要求和检难标准。
过程三:2016年11月10日.......回来后进一步调机和打样,终于完成达到测试要求......等对方通知出货。
过程四:2016年11月24日 凯恩利36排刀机装配已完成,与客户联络后以后,终决定在2016年11月29日下午出机(2016年11月24日后 初步装机完成了,开始完排测试,调机和打样,终于完成达到测试要求......
2016年11月29日下午出机完成,收回了机器的货款 .
在这里祝:李佳老板用凯恩利机床生意越做越好!买更多凯恩利的机床进行加工!
推进“互联网+制造”的相关建议
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正立于“风口”之上,发展前景可期。同时,两者深度融合面临现实障碍,各方对融合发展存在认识差异,需要产业界、政府及相关方通力合作、携手推进。
第壹 要加强政府指引,强化战略引导,营造制度环境。政府应主要致力于发展战略指引和制度环境的营造,建立国家层面的协同推进机制。一是完善相关法规制度。重点加快信息安全、数据保护、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等法规的研究起草。针对融合发展所催生的法规制度问题,开展前瞻性储备研究。二是加快相关标准制定或修订。加快制定和推广适应融合发展的接口标准与数据通讯标准,加强对标准执行过程的监管。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整合利用现有专项资金,加大对“互联网+制造”的倾斜力度。鼓励地方政府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完善融资服务支持。鼓励银行加大对融合创新的贷款投放力度,引导风险投资基金加快进入。引导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广泛应用到融合领域。五是大力培育应用市场。积极开展“互联网”等新观念宣传和普及,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示范企业。加快载体建设,推动建设特色园区和示范基地。
第二,要加大企业主导,把握融合态势,确定转型策略。企业作为“互联网
制造”的主体,应及时、准确把握融合态势和重点方向,制定既变革求新、又量力而行的发展策略,同时树立开放、共享的新观念并付诸实践,积极学习典型企业好的经验和模式,开启平台化思维,实现创新发展。企业可基于自身实际情况,从以下主要方向寻找切入点,一是实现资源共享协同的生产组织创新。二是满足个性需求的制造模式创新。三是支撑智能绿色的生产运营创新。四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及营销模式创新。五是助力企业低成本运营的融资方式创新。六是支撑全业务全流程互联网转型的集成创新等。
第三,要加快行业助推,打造跨界平台,促进协同发展。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或联盟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搭建跨界融合创新平台,促进交流、合作与共享,形成优势互补。一是推动融合创新公共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内部企业间以及产业链内外实现更加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衔接。鼓励企业联合打造创新生态体系。二是推动融合性技术群体突破。鼓励互联网、IT企业与制造企业的深入合作交流,吸引软件架构编程、硬件设计、网络安全等IT界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制造领域。三是推动协作、交流与共享。通过研讨会、交流会、观摩等活动弥合不同领域认识差异,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经验交流与扩散。组织开展相关技术、标准、政策法规培训、人才培养等服务。
姓名: | 温先生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3929480028 |
业务 QQ: | 879153465 |
公司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振安东路775号2232室 |
电话: | 0769-82826580 |
传真: | 0769-82826580 |